2008年黄晓明版《鹿鼎记》
1972年,48岁的武侠小说宗师金庸在《鹿鼎记》连载结束之后,突然宣布就此封笔,舆论哗然。因为谁也没有想到,写了半辈子武侠小说的金庸,居然以一部“主角不会武功”的武侠小说作为封笔之作,这部小说正是大名鼎鼎的《鹿鼎记》,一部彻头彻尾的“反武侠小说”。
1992年周星驰版《鹿鼎记》电影
《鹿鼎记》是最不武侠的武侠小说,不止被外界视作金庸金庸最好的一部作品,也被金庸自己认为是“无出其右”,然而,出人意料的是,《鹿鼎记》的故事非但没有以往那些“侠之大者,为国为民”的情怀,主角韦小宝还是个插科打诨、贪财好色、见利忘义的十足小人。可以说,《鹿鼎记》彻底终结了“武侠小说”,金庸用这样一部否定自己的小说,作为封笔之作,背后的玄机堪称深刻。
1998年陈小春版《鹿鼎记》电视剧
提及金庸这个名字,中国人应该都不会陌生,这位武侠小说大师的作品,你也没有读过,但你绝对看过那些改编自他的作品的影视剧,对杨过、小龙女、令狐冲、东方不败、韦小宝、陈近南这些名字应该都是耳熟能详的。金庸可能是作品最畅销的中国现代作家,他的读者据不完全统计超过4亿人,遍布世界各地,可以说“凡有华人处,必有金庸小说”。
金庸(1924-2018),原名查良镛,香港武侠小说宗师,浙江海宁人,华人界最出名的武侠小说作家
“金庸”事实上是笔名,他原名查良镛,祖籍浙江海宁,1924年出生,2018年去世。查家是当地名门望族、书香门第,金庸自小熟读诗书,尤好小说,据他自己所说,在18岁之前已经读过中国大半的古典小说,四大名著更是读得滚瓜烂熟。
年轻时的金庸
年轻时的金庸一副文弱书生长相,谈吐不凡,气度儒雅,说起来也是个情场高手,有过3任妻子,4段恋情,最出名的莫过于和女星夏梦的一段绯闻。此外,金庸的桃花运也是从没断过,按照老爷自己的话说是“女孩子多到不知道怎么拒绝”,也正因丰富的情感经历,金庸得以写出书中那些活灵活现、美丽动人、各有风采的女角色,说起来,他有一个和他极其类似的名人表哥,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现代诗大师徐志摩。
香港女星夏梦,据说是金庸的梦中情人,但最终拒绝了金庸的求婚
1948年,金庸因为战乱移居香港,从事媒体报刊业,很快打出了名气,金庸的一支笔上写国际大事,下写文化笑谈,无所不能,很快有了“香港四大才子”的称誉。说起来很好玩的是,其实写武侠小说从来都不是金庸的正业,金庸更喜欢自己是个社会活动家。
金庸和制作人张纪中
老爷子说自己写小说是“玩票”,因为当时的香港市民喜欢看小说,写武侠小说完全是为了促进报纸销量之举,1955年金庸第一部小说《书剑恩仇录》在《新晚报》连载,没成想,这一写就是17年,活生生写出了一个华人武侠宗师。
1976年郑少秋版《书剑恩仇录》电影
1959年,金庸创办《明报》,从此一发不可收拾,他的绝大部分武侠小说都是在《明报》首次连载的,当大家都为这些武侠小说如痴如醉的时候,没有人想到,其实那些江湖恩怨、儿女情长的动人传奇故事,都是金庸在茶余饭后,甚至上厕所的闲暇之余写出来的,不得不说,天才就是天才。
金庸小说的名字
从1955年到1972年,金庸一共著有15部小说,即所谓“飞雪连天射白鹿,笑书神侠倚碧鸳”,所有人都能在金庸小说里找到心头所好,或者是潇洒不羁的令狐冲,或者是武功不凡的张无忌,又或者是儒雅英俊的杨过,然而金庸最喜欢的角色却是圆滑世故的韦小宝。
周星驰版韦小宝,被金庸认为是最好的韦小宝
作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宗师级人物,金庸的笔下自然不乏功夫高深的大侠高人,比如杨过、郭靖、萧峰、令狐冲等角色,无不是威震一方的侠客高手,有情有义的好儿郎,然而金庸自述自己生平创作无数角色,但那些都是“幻想角色”,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“英雄人物”,唯一的“真人”只有一个韦小宝,可以说,“韦小宝”无处不在。
黄晓明版韦小宝
唯一一部可以青史留名的小说,也只有《鹿鼎记》。《鹿鼎记》无疑是一部游戏之作,这不是说它文字粗浅、情节俗套,而是说它有一种超然物外的真性情,在这一点上,《鹿鼎记》甚至和《西游记》颇有异曲同工之妙。可以说,《鹿鼎记》是金庸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。
1984年梁朝伟、刘德华版《鹿鼎记》电视剧
《鹿鼎记》是少有的雅俗共赏的金庸小说,它既有故事情节上的逗趣耍宝,某种意义上可以算得上如今许多人爱读的“爽文”,想想也是,韦小宝运气好到爆棚,不止高官厚禄,还有七个天仙似的老婆,实乃男人梦想。
陈小春版韦小宝,被许多人认为是最好的韦小宝
同时,《鹿鼎记》又有解读意义上的深刻,可以看出家国兴亡,也可以看出江湖恩仇,甚至还有大时代的映射与历史的悲欢。看过《鹿鼎记》的人,都以为是个喜剧;只有看懂了《鹿鼎记》的人,才知道这是个悲剧。
1992年周星驰版《鹿鼎记》电影
也正因如此,《鹿鼎记》是一个十分受欢迎的故事,它的影视改编版本冠绝金庸小说系列之最。从1977年首次影视化开始,到今天足足有个10个版本,分别是1977年香港佳艺电视台版、1983年香港邵氏公司电影版、1984年香港无线电视台版、1984年台湾中视版、1992年周星驰电影版、1998年香港TVB版、2000年台湾中视版、2008年内地黄晓明版、2014年内地韩栋版以及2020年内地张一山版。
众多韦小宝
《鹿鼎记》的故事深受两岸三地喜爱,诞生版本令人眼花缭乱,而韦小宝的饰演者更是大咖云集,先后有梁朝伟、周星驰、陈小春、张卫健、黄晓明等明星出演韦小宝,其中周星驰版韦小宝更是被金庸盛赞为“心目中的韦小宝”。
张一山版韦小宝,被认为是最差的一版韦小宝
金庸还曾经说过一个很搞笑的事情,每次要翻拍他的作品,他就问那些男演员,最想演哪个角色,结果金庸说“我以为他们想演段誉、张无忌、杨过、乔峰、令狐冲、郭靖,结果大家都想演韦小宝”,足见这个小人物的魅力。
黄日华版乔峰
其实,所有的《鹿鼎记》影视版本,都是“美化”过的,如果真要按原著拍,那就是一个实打实的“小人成功,英雄落难”的黑暗故事,没有一丝正能量。
1998年香港TVB版《鹿鼎记》,被公认为是最好的影视版本
所谓《鹿鼎记》的名字就很有讲究,“鹿”是逐鹿天下,“鼎”是问鼎中原,这样宏大壮阔的名字,却给了混混韦小宝。在他眼里没有满汉之别,没有明清之分,有的只是“利益”,换言之,当谁的奴才,当谁的主子都不重要,这里没有《天龙八部》《射雕英雄传》里那样的华夷之别,这是一个突破,是大格局,在这一点上,《鹿鼎记》无疑是伟大的。
周星驰版《鹿鼎记》中的多隆,由陈百祥饰演
以往的金庸小说,主角都是君子,有道义,有底线,有原则。然而,只有《鹿鼎记》的主角无所不为,没有道义,没有底线,也没有原则,唯一的原则只有一个,那就是有利可图。韦小宝算不上君子,偶然有些义气,大多数时间甚至是个十足的小人,趋利避害,贪财好色,看见美女就想方设法搞到手,打斗使得都是下三滥的招,不是偷袭就是撒药,坑蒙拐骗是样样精通,行走江湖靠的不是武功,也不是道义,而是“匕首、宝甲和石灰粉”以及“三寸不烂之舌”,阿谀奉承的功夫远远胜过其他人,可这样的人最贴近现实。
陈小春版韦小宝
首先,自号“扬州小白龙”的韦小宝,出身就很低,但不是寒门出贵子的低。金庸小说里出身低的大侠海了去,比如张无忌,从小父母双亡,寄人篱下,最终也练就神功。
李连杰版张无忌
但韦小宝的低,是一种经历三教九流、鱼龙混杂的低,他是金庸笔下唯一的“市井平民”出身的主角,他的家甚至是青楼丽春院,母亲韦春花不是什么大侠后代,也不是什么皇亲国戚,只是个风尘女子,至于父亲都不知是何人。韦小宝从小见惯了市井百态,没羞没臊,这是他比其他大侠更胜一筹的地方,那就是他永远都可以讨人欢喜,人人都喜欢他,他还有一大绝技,就是见谁都可以认爹认娘。
说起来,最搞笑的是,韦爵爷一开始可不是想匡扶社稷、拯救黎民,只是想多开几家“丽春院”分院。原生家庭决定一个人的气质,和陈家洛、杨过、张无忌、令狐冲这些人都不一样的是,韦小宝没有什么大义,甚至没有什么廉耻。对于他而言,尊严和义气都是“你爷爷”的,享受才是第一位的。
黄晓明版韦小宝
韦小宝也由此成为金庸笔下,成长空间最大的角色。到最后,他既不是国家栋梁,也不是名门宗师,依旧是个小混混,不过有了钱,有了权,还有了七个老婆,可是他是个真人。
韦小宝从没有什么真心,他对于什么事情都是糊弄,对康熙如此,对陈近南如此,对神龙教如此,甚至他的七个老婆也大多是“骗”来的,喜不喜欢韦小宝都随不得她们,比如建宁公主、阿珂都是因为有了他的孩子,其中阿珂甚至还恨他,而其他几个老婆也都不是出于“爱”,而是利益交换。韦小宝自己都想过,一旦自己出了事,大概率大难临头各自飞。
1992年《鹿鼎记》电影里的建宁公主,由邱淑贞饰演
事实上,这七个女人就代表着七种势力,韦小宝娶了她们,就代表结交了七种势力,建宁是清廷,双儿是江南士族,阿珂是台湾郑氏,沐剑屏和方怡是前明遗老,曾柔是江湖帮派、苏荃是神龙教,而天地会却没有给他女人,就代表一定会翻脸。纵观全书,只有建宁和双儿是真正“爱”韦小宝的,这代表着韦小宝真正的靠山是朝廷和士族。
周星驰版《鹿鼎记》,阿珂由李嘉欣饰演
可以说,韦小宝是个无耻至极的人,然而,就是这样的无耻之徒,误打误撞,救了天下苍生,完成了国家统一。韦小宝私德满是漏洞,大义却毫不含糊,这不是他的本心之举,韦爵爷不过想做个富贵闲人,可却被迫卷入政治斗争、国家战争,最后成了唯一的“大英雄”。
陈小春版韦小宝
若用一句话概括《鹿鼎记》,那就是“无剑胜有剑,无侠胜有侠”。
金庸2012年接受杨澜的访谈,提及武侠本质
嬉笑怒骂,插科打诨,才是这个世界的本态,武侠不过是聊以自慰的幻想。《鹿鼎记》写透了人性与世界,这是一本武侠版的《阿Q正传》。
梁朝伟版韦小宝
这样一个全身上下一身毛病的人,却在明末清初的时代,混得风生水起,而那些仁人义士也好,武林高手也罢,却通通非死即残,连一个英名都难以留世。和韦小宝形成最典型对照的就是他的师父以及康熙皇帝。
1992年电影版《鹿鼎记》,陈近南由刘松仁饰演
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当然是个英雄,正所谓“平生不见陈近南,便称英雄也枉然”,陈近南是金庸小说中标准的“大侠”,他重情义、识大局,武功高强、为人仁厚,坚持反清复明的信仰,谨记黎民社稷的大业,心心念念的都是“天下太平”。可到头来,坚持正义的陈近南甚至不死于清廷之手,而是死于宵小偷袭,遗恨人间,而游戏人间的韦小宝却幸福美满。
全书中,韦小宝只对两个人有真情,他们不是女人,而是陈近南和康熙。陈近南被韦小宝认为是自己的“再生父亲”,他对什么反清复明没有兴趣,只是因为那是陈近南希望做到的事情,所以在最后,台湾郑氏投降之后,韦小宝反倒是最惆怅的那个,因为他知道陈近南九泉之下有知,该会多么伤心,这种情感有别于其他武侠小说里的快意恩仇,非常动人。
黄晓明版《鹿鼎记》中的建宁公主,由舒畅饰演
韦小宝是看得很清楚的,就像他的那句“总舵主,咱们不做秦桧,但岳飞也做不得”,还说“康熙比明朝的皇帝都要圣明,为什么要反清复明?但是天地会的兄弟们也是侠肝义胆”,所以他两边都骗,希望可以相安无事,最后还是自己跑去过逍遥生活,不再理这些破事。其实对时局,对人性最通透的人是看起来轻浮浪荡的韦小宝,执迷不悟的反倒是坚持自我的陈近南。
陈小春版《鹿鼎记》中的陈近南,由夏韶声饰演
另一个就是康熙皇帝。《鹿鼎记》里的康熙一开始是个十分软弱的角色,然而历史上的康熙却是个少年英主。康熙在韦小宝的帮助下,杀死了权臣鳌拜,得以大权独揽,之后又灭了平西王吴三桂,征讨郑氏,打败沙俄,康熙一步步成长为了真正的帝王,他和韦小宝的友情也是书中为数不多的“温情时刻”,这也表现了金庸对于皇权和江湖关系的思考,刚开始的金庸当然是站在江湖好汉一边,蔑视体制,比如《书剑恩仇录》里的陈家洛胜过乾隆,《倚天屠龙记》里的张无忌胜过朱元璋,然而随着年岁渐长,对世情的思考也逐渐丰富,金庸不再采用二元对立的方法来塑造人物。
陈小春版《鹿鼎记》里的康熙,由马浚伟饰演
可以说,陈近南和康熙才是《鹿鼎记》的主角,韦小宝只是一双的眼睛。《鹿鼎记》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你,做英雄是没好处的。这里面的世界不是以往的江湖,这里的世界是真实的历史。从郭靖到韦小宝,金庸才是真正看透了武侠,看透了江湖。
梁朝伟版《鹿鼎记》中的康熙,由刘德华饰演
因此,金庸在《鹿鼎记》后记里头甚至说“《鹿鼎记》不是武侠小说,毋宁是历史小说。”
韦小宝和以往所有的“武侠”都不同。
邱淑贞版建宁公主
韦小宝的一生极其传奇,他出身市井,却出入紫禁城、天地会、神龙岛、平西王府、沙俄宫廷,他背信弃义,鱼目混珠,却不仅毫发无伤,官还越做越大,到最后简直是位极人臣。他帮助康熙斗鳌拜、削发入佛门、平三藩灭郑氏、战沙俄斗毛子、娶七个老婆,把皇帝、高手、大师都逗得团团转。
周星驰版《鹿鼎记》中的康熙,由温兆伦饰演
然而,其实韦小宝这个人物非常复杂,远不是一句小混混可以解释的。他的身份就体现了这种复杂,甚至可以说是“矛盾”,他是清廷的“忠臣”,是康熙敕封的鹿鼎公,朝廷的抚远大将军,但也是反清的神龙教白龙使,天地会青木堂堂主。他的主子是康熙,他的师父是陈近南,他的七个老婆更是天南地北,什么人都有。可韦小宝没有乔峰的荣誉感,也没有郭靖的大义,只要有银子和女人,有高官和厚禄,一切都无所谓。
陈小春版《鹿鼎记》中的建宁公主,由刘乔方饰演
但他又有大智慧,有大格局,比如他被康熙派到福建视察海防,讨论如何收复台湾,韦小宝是这样的,他搞了一个“招聘会”选拔人才带兵打仗,凡是阿谀奉承、卖官鬻爵的统统不要,因为韦小宝就是这样的人,他知道自己没本事,但也知道做事得有本事的人来做,于是他对那些说话直来直去,甚至是不懂做人的将军礼遇有加,直接汇报给康熙,于是就启用了施琅,最终平定了台湾。
张一山版韦小宝
这是什么?这是做人的至高境界,利己又利人,所以《鹿鼎记》里谁都喜欢韦小宝,因为他总是能带来“好处”,因此就应了那句“跟着桂公公,生活好轻松”。
马浚伟版康熙
可以说,韦小宝的一切都是“矛盾”的,但又是“和谐的”。他贪财,抄鳌拜的家,抄得自己盆满钵满,可是却同时为康熙和天地会除掉了鳌拜这个大患。他好色,娶老婆更是一下娶了七个才开心,但也正是通过这七个姑娘,完成了许许多多的功业。他趋炎附势,在康熙皇帝面前俨然大清忠臣,在天地会又摇身一变成了反清志士,最后却平定了南北,使得天下一统。
但韦小宝的坏处也是比比皆是,他油腔滑调,见人说人话,见鬼说鬼话的功夫,连王熙凤都要称道一二;他玩世不恭,七个姑娘个个美若天仙,若能得一个双宿双飞,已经是世间男人的最大心愿,可他韦爵爷愣是吃着碗里看着锅里,毫无忠贞二字可言;他虚情假意,为了玩弄女人,为了升官发财,无所不用其极。
这样的角色,若在金庸以往的作品里,不是一刀被郭靖砍翻的谄媚小人,就是被丐帮活活打死的走狗奸臣,哪能荣华富贵,最后却隐逸世外桃源,过着神仙眷侣的生活,完全不符合大家好人有好报,坏人有坏报的预期。然而,韦小宝越是恶心猥琐,越是腌臜市侩,他作为一个艺术形象的生命,就越是成功,越是丰满。
杨澜评价韦小宝
那么,韦小宝凭什么力压一众大侠,成为金庸笔下最好的主人公?他不是侠客,不是高手,不是忠义之辈,不是爱国志士,甚至连一点武功都不会,行走江湖靠的是坑蒙拐骗,出入庙堂靠的是巧言令色。韦小宝是一个十足十的小人,可就是这样腌臜世俗的小人物,却成就了金庸最好的封笔之作《鹿鼎记》,同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倪匡,甚至不惜笔墨大肆夸耀,将《鹿鼎记》盛赞成“中外古今第一奇书”。
周星驰版《鹿鼎记》
就像金庸接受访谈时说的,韦小宝这样“完全不遵守法制、法律的人,杀人放火、坑蒙拐骗什么事情都干,在不合理的社会,这种人能很好”,他越是混得风生水起,越是证实那个时代的昏聩不堪,而这样的人至今仍然有不少,可是时代已经完全改变,因而我们会讨厌,甚至嫉恨韦小宝这样的人物,但本质上不是恨其无耻,而是恨自己不是韦小宝。
关于韦小宝的爱情,历来最为人所诟病,尽管那是封建时代男权至上的体现,韦小宝这样的好色之徒,又身居高位,当然妻妾成群。金庸说他心目中最纯洁的爱情应该是从一而终式的,他羡慕的是杨过和小龙女的那种爱情,然而他自己却做不到,只能将其展现在文学作品之中,因为这是绝对理想化的感情。
事实也正是如此,金庸年轻时可是个风流才子,有许多女人为之倾心,金庸当然希望自己是张无忌和杨过,但事实上他只是韦小宝,而韦小宝才是绝大多数男人,乃至女人的化身,人总是贪婪的,七情六欲傍身,喜怒哀乐俱全。这也就是为什么韦小宝是真人,而其他的男主角都只是文学形象,韦小宝集中体现了一个男人的欲望。
1995年版《神雕侠侣》
在《鹿鼎记》中,金庸有了一个突破,他一改之前借时代背景塑造人物的方法,比如用江山倾颓、是非不分的宋代来彰显郭靖他们的忠肝义胆,但到了《鹿鼎记》,却是用人物来塑造时代,金庸是用韦小宝这样的人的成功,来彰显整个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朽,从这点上看,《鹿鼎记》甚至有了《水浒传》《红楼梦》的风采,遍览世情,才能有如此的练达文章。
金庸谈及如今的中国,是有希望的
说到底,韦小宝不是拿来让人喜欢,也不是拿来让人讨厌的,而是拿来让人反思的,就像金庸自己说的,过去的典型的中国人是鲁迅笔下的阿Q,如今典型的中国人应该就是韦小宝。《鹿鼎记》和《阿Q正传》有着一脉相承的内核,这不是巧合,而是金庸的刻意为之,是金庸对鲁迅先生的致敬。
1981年电影《阿Q正传》
可以说,韦小宝也是一个阿Q,一个飞黄腾达、位高权重的阿Q。从名字上就能看出这样的隐喻,阿Q被叫做“阿Gui”,音同“桂”,而韦小宝的太监名也正是“小桂子”。
韩栋版韦小宝
韦小宝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他不会武功,一本武侠小说里的男主角不会武功,可以说《鹿鼎记》甚至有了一些现代主义的味道。行走在遍地高手的江湖世界,没有武功的韦小宝岂不是“软柿子”?非也,韦小宝不但没有受人欺凌,反倒是越活越舒服,因为他有一样比所有武林绝学都要厉害得多的绝技,那就是深谙人性。《笑傲江湖》说:“有人就有恩怨,人就是江湖”,既然如此,韦小宝知道人心所想,通晓世情变化,无论如何都能立于不败之地。
1992年电影《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》
韦小宝知道自己是个棋子,也把大家当作了棋子,可以说,《鹿鼎记》中是无所谓真情的,只有人性丑恶和社会黑暗,所有人都在互相利用,就连韦小宝和康熙、韦小宝和陈近南之间看似是友情、师徒情,实则也是一种利益交换。
陈小春版《鹿鼎记》
1972年,金庸刚刚48岁,一系列武侠小说奠定了他的宗师地位,可以说是当红炸子鸡,可是正值当打之年,年富力强的金庸却宣布封笔,激流勇退,这实在是一种大智慧,因为他明白武侠小说只是个梦,他再写,无论如何也超越不了《鹿鼎记》了,于是坦然封笔,用一本反武侠的武侠小说,彻底推翻自己的亲手打造的武侠江湖,完成了从武侠回到现实的过程。
这其中的转变,是不容易的,但也是伟大的。写了这么久的武侠,越到后来,金庸的阅历越发丰富,所见所闻也越发多样,不再是最开始泼洒热血的少年武侠,取而代之的是对复杂世界的深刻认知,于是笔下有了越来越复杂、越来越接近真实世界的芸芸众生。没有谁是完美的,也没有谁是完全不好的,人性的维度恰恰是复杂的,这也正是文学艺术的魅力。
金庸最伟大的地方,不是那些武侠小说,而是他用《鹿鼎记》推翻了自己创造的武侠世界。金庸早期的小说,都是黑白分明、是非对立的,正邪大战,水火不容。可越是这样,它越不是好的作品,四大名著的魅力正在于它们写出了复杂的世界与人性。
虽然武侠小说,本身就是浪漫主义的游戏文字,可作为好的文学作品,它也必须去呈现人性与世界,否则就只是茶余饭后的“谈资故事”,不成大作,金庸如若一直写那些正邪不两立的作品,他充其量可能也只是个“说书先生”,远远谈不上大家。著名作家刘震云说“哲学停止的地方,文学出现了”,因为哲学始终无法解读比海还要深,比天还要广的人心与人性,而文学可以,它可以展示,可以批判,可以透视,可以映照。
从某种程度上讲,《鹿鼎记》是金庸唯一的“文学作品”,其他的只是故事。
1984年版《鹿鼎记》
这本书,其实是对武侠世界的一种嘲弄与解构,飞天入地的大侠、执掌一方的掌门,面对现实江湖和权力斗争都是无计可施的,陈近南死了,天地会散了,神龙教败了,所有的武林高手都身不由己。金庸告诉我们,武侠梦该醒了,于是,降龙十八掌轻飘飘化了虚无,倚天屠龙不过废铜烂铁,都敌不过世情冷暖、众生百态,韦小宝真正的功夫只有两个字,那就是“世故”,韦小宝世情练达,几乎是个人精,他也不过是凡胎肉体,却可以周旋于各大势力之间,靠的就是所有人的执念,换言之,所有人都在韦小宝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利益。
张一山版《鹿鼎记》
《鹿鼎记》更厉害的一点,是它冷不丁回到了现实世界。因为武侠注定是过去的故事,到了现代,他们必然会消失,这是历史的规律。
“侠以武犯禁”只存在于冷兵器时代,在《鹿鼎记》中已经有许许多多类似的暗示,比如俄国的火器,可以轻轻松松把武林高手打伤;比如康熙需要洋人为自己造火炮,这些情节一出,就把那个传统的,梦幻的武侠世界打碎了,历史的冰冷扑面而来,一如晚清末年的义和团和八旗骑兵,任你如何神勇盖世,也终究敌不过洋枪洋炮,就像电影《黄飞鸿》里的台词:“我们的武功再棒,也敌不过洋枪”。
1992年电影《黄飞鸿2男儿当自强》
这也不止是现实的冷热兵器的变化导致,更是因为价值观的改变,过去的传统美德,孝亲敬长、为国为民的理想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,几乎是可笑的“谈资”,换言之,郭靖、杨过、令狐冲这样的大侠是过去的人,而韦小宝这样左右逢源、油滑奸诈的人却是现在的人,他们不用学习武功,也不用一心为公,却凭着机缘巧合和阿谀奉承而平步青云,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寓言式的故事。时代轰轰烈烈地向前走,武侠注定是过去式的幻梦。
金庸自述
韦小宝这个人物之所以比金庸之前所有作品之中的主人公都要丰满,都要立体,就在于他是金庸唯一认可,唯一了解的人物,因为金庸本身就是韦小宝。
陈小春版韦小宝
和好莱坞喜欢拍摄超级英雄电影一样,中国式的武侠江湖也不过是自我陶醉的童话故事,金庸用《鹿鼎记》彻底砸碎这个幻想,胜者只有一个韦小宝,一个什么武功都不会的人,金庸说他“把小市民的聪明,用成了大处世的智慧,真正逃脱了世俗的桎梏”。
黄晓明版韦小宝
他不执著于什么光复大明江山的幻梦,也不陶醉于什么大清盛世的虚妄,不痴迷武功,不醉心名号,只关心美色、银子,代表了最实用主义的中国性格。
梁朝伟版韦小宝
金庸是真的喜欢韦小宝,对他远远好过其他大侠,给了他无坚不摧的宝甲,又给了他无坚不破的匕首,却不给他“大侠”的盛名,因为那太累了,韦小宝身上有中国人所有的缺点,也有中国人所有的优点,他一身市井气,却同时能和康熙的帝王气交融,和陈近南的侠客气相处,实乃真正的“大侠”韦小宝。
在这一点上,韦小宝这个角色的塑造,远远胜过郭靖、杨过。
黄日华版郭靖
《鹿鼎记》的封笔,终于让武侠江湖没了踪影,有的只是尔虞我诈,有的只是利益斗争,“好似一片鸟投林,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”,这明明是个悲剧故事。《鹿鼎记》是韦小宝一个人的喜剧,却是江湖的悲剧,是时代的悲剧,是武侠的悲剧。
张卫健版韦小宝
我们每个人都当然希望自己是温柔痴情的杨过,是潇洒不羁的令狐冲,是忠贞不二的陈近南,是为国为民的郭靖,是年少轻狂的段誉,是武功盖世的张无忌,是一个飞天入地、侠肝义胆的大侠。
李连杰饰演的令狐冲,被金庸称为“最好的令狐冲”
可到头来,人人都只是“韦小宝”。
上一篇:纳格兰氏族岗哨在哪 魔兽世界纳格兰先祖之地在哪
下一篇:火炬之光3怎么局域网联机 火炬之光3联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