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技能机制与判词触发条件
诸葛瑾的"瑾行"技能包含两个核心判词:"请君入瓮"与"断交之誓"。前者需在出牌阶段使用非锦囊牌时触发,成功改判目标牌类型;后者在任意阶段被指定为攻击目标时自动触发。判词触发存在双重限制:①目标必须为当前回合角色;②改判后牌需为锦囊牌或延时类锦囊。例如使用【杀】攻击时若触发"请君入瓮",必须将【杀】改判为【乐不思蜀】,若目标为延时类锦囊(如【无中生有】)则无法触发。
二、手牌数量对判词效果的影响
手牌数量直接影响技能利用率:当手牌≥3张时,"瑾行"可同时触发两个判词;手牌<3张时仅触发"断交之誓"。具体表现为:①单回合内使用2张非锦囊牌时,若手牌≥3张,两个判词可连续触发;②手牌<3张时,即使使用2张非锦囊牌,仅能触发"断交之誓"。实战案例:手牌3张时使用【杀】和【过河拆桥】,若触发"请君入瓮"后剩余2张牌,后续出牌仍可触发"断交之誓"。
三、身份位差异与技能限制
身份位决定技能触发优先级:主公身份时"瑾行"优先触发"断交之誓",忠臣身份则优先触发"请君入瓮"。身份转换时存在0.5回合的延迟,例如从主公转为反贼时,前一个回合的判词仍按原身份规则执行。特殊案例:主公身份使用【杀】攻击忠臣时,若触发"断交之誓",攻击目标将立即死亡,此时"瑾行"判词无法二次触发。
四、判词规避与配合技巧
规避判词负面效果需注意三点:①出牌阶段前需清空手牌中的延时类锦囊;②使用锦囊牌时提前声明改判意图;③配合队友控制身份位转换节奏。实战技巧:①主公身份可先使用【乐不思蜀】控制忠臣出牌权,再通过"瑾行"改判为【无中生有】;②反贼身份使用【乐不思蜀】时,需确保手牌≥4张以触发双重改判。
五、常见误区与进阶玩法
常见误区包括:①误认为"瑾行"可改判延时类锦囊为延时类锦囊;②忽略手牌数量变化对判词触发的影响;③未考虑身份转换时的规则延迟。进阶玩法:①主公身份与忠臣配合时,通过"瑾行"将【无中生有】改判为【乐不思蜀】,形成持续控场;②反贼身份使用【乐不思蜀】+【无中生有】组合,触发"瑾行"后可制造牌堆循环。
观点总结:三国杀诸葛瑾的"瑾行"技能需严格遵循手牌数量、身份位、出牌阶段三重限制,判词改判存在类型转换与目标限制。主公身份侧重控场,反贼身份侧重爆发,需根据身份调整出牌顺序。配合队友控制身份转换节奏,可有效规避负面效果。手牌管理是核心技巧,需保持3张以上手牌以实现双重判词触发。
相关问答:
诸葛瑾手牌2张时使用【杀】攻击,是否可能触发"断交之誓"?
主公身份被反贼指定为攻击目标时,"瑾行"判词能否改判延时类锦囊?
诸葛瑾在出牌阶段外使用【无中生有】,是否可以触发"瑾行"?
反贼身份使用【乐不思蜀】后立即死亡,是否还能触发判词?
诸葛瑾与队友配合使用【乐不思蜀】+【无中生有】,能否实现牌堆循环?
诸葛瑾在身份转换后使用【杀】,判词触发规则如何变化?
诸葛瑾手牌4张时使用2张非锦囊牌,是否可能触发两个判词?
主公身份使用【乐不思蜀】控制忠臣时,后续出牌能否触发"瑾行"?
上一篇:cdzk战队成员 cdzk战队选手
下一篇:cod11剧情 COD11剧情解密:终极揭秘与隐藏故事